主辦單位:江蘇省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
地址:南京市中山北路95號江蘇議事園大廈26樓郵編:210009
Copyright 2013 Taiwan of the Jiangsu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技術支持:中國臺灣網
江蘇省臺辦政府網站11月26日訊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今年,常州市臺辦深入貫徹落實《江蘇省對臺經濟文化交流合作促進條例》,面向全市臺資企業縱深推進法治體檢公益行動,主動幫助企業分析、防范法律風險,并配套推出政企對接、銀企對接、法律會診、普法講座等多元化舉措,形成“法治體檢+”的綜合服務模式,為優化全市涉臺發展環境、提升常臺融合發展新動能作出了有益探索。
法治體檢+先行調查,服務由“單方輸出”變“雙向奔赴”
常州市1988年興辦第一家臺資企業,迄今累計設立臺企1500余家,總投資近130億美元,其中規上企業超百家,常住臺商逾3000人。臺資企業在常投資日益增多,法律風險管理的重要性也日益凸顯。因此,依托專業法律服務機構對在常臺企開展一輪法治體檢,幫助其識別并預防、化解法律風險,查找薄弱環節尤為重要。
年初,常州市臺辦、市涉臺法律服務團便開始謀劃這項工作。法律服務團已成立11年,聚集全市24位政治素質高、業務能力強的律師志愿者,開展法治體檢,這支服務團隊是堅強后盾。但是,法治體檢的出發點是提升企業依法治理能力,工作過程中不可避免要深度了解企業經營與發展狀況,企業理解嗎?真正需要嗎?
為切實打消企業顧慮、尊重企業意愿,市臺辦專門召開啟動會議,向全市近200家列統臺企發出“Q&A法治體檢知多少”宣傳單以及《在常臺企法治體檢先行調查問卷》,邁出法治體檢的第一步。調查顯示,有92家企業愿以線上線下等形式接受法律服務,其中28家迫切需要涉臺法律服務團成員上門深度體檢。因企業自身法務部門健全等原因,部分企業無意參加此輪體檢;結合自身發展,企業更希望在公司治理結構、合同管理、知識產權保護、勞動用工管理、安全生產管理等五個方面作重點檢查。
遵循調查結果,法律服務團堅持以需求為導向,按地域、企業分布及成員專長,組建7個工作小組,由服務團骨干擔任組長,各轄市區臺辦、常州經開區黨群工作部工作人員擔任聯絡員,明確列出目標任務、時序進度,組團走進確有需要的臺企,努力讓服務從一廂情愿的“單方輸出”變為臺辦臺企同心同行的“雙向奔赴”。
法治體檢+多元賦能,普法由“大水漫灌”變“精準滴灌”
8月中旬,一場專門邀請島內相關專業人士來常開展的臺企高質量發展研習講座,受到了臺企臺商的高度好評。市臺協會聯合臺北企業經理協進會,特邀三位具有兩岸工作實踐經驗的企業管理咨詢顧問、會計師及律師,就臺企新質生產力發展、臺商財富傳承規劃、企業上市、資產與股權交易等內容進行深度解讀。
法治體檢過程中,臺企常常會提出各種困惑。新《公司法》施行后,企業如何結合兩岸交流交往實際,應對好新變化和新挑戰?面對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的要求,企業如何提升經營管理能力、開拓內需市場?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300多項改革舉措,臺企應如何理解并抓住機遇?
常州市臺辦收集整理并認真分析后,決定分層分類開展法律法規和各類政策的宣講解讀,普法思路從“普及”向“賦能”轉變,普法內容和對象也由常規的“大水漫灌”向“精準滴灌”轉變。
一方面,對重點臺企臺商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需求,舉辦較大規模的臺商大講堂、臺企高質量發展講座,邀請兩岸專家學者,多點講解切入。如針對國家雙碳戰略,分別邀請精通兩岸產業發展趨勢及綠色投融資規劃的臺籍專家陳宏烈、長三角碳管理體系研究院專家田新立,從兩岸雙碳政策解讀到當前碳排放管理及其主要應用場景,讓臺企臺商多維度、換角度學習了解,大家直呼“特別實用、解渴”。
另一方面,對企業各項具體業務的負責人,依托涉臺法律服務團,推出《新公司法》《知識產權合規》《涉及股權爭議法律風險》等課程菜單,供大家“點單”約課;聯動各部委辦局,以政策宣講會、政企對接會或直接走進企業等形式,點對點解答、針對性輔導。同時,還依托“常州與臺灣”微信公眾號,線上定期發布《新公司法》等法律法規宣講小視頻、各類惠企政策、辦事指南等,讓臺企臺胞及時了解、各取所需。今年全年共舉辦各種法宣活動30余場。
法治體檢+機制建設,保障從“一次體檢”到“長期受益”
法治體檢既檢“已病”,也要防“未病”。針對體檢中發現的共性問題,市區臺辦積極探索機制創新,努力從解決一個問題向解決一類問題轉變。
今年5-10月,市涉臺法律服務團及各轄市區臺辦工作人員通過線上交流、電話溝通和實地走訪、查閱資料、座談交流相結合的方式,深入各臺企全面展開體檢,完成《常州市臺資企業法律風險體檢表》,并重點為15家企業出具法治體檢報告和法律風險提示單。
查看法治體檢結果,發現多家企業無知識產權保護相關制度,3家企業出現注冊商標無效等情況,存在侵權風險。針對這一問題,市臺辦專門組織市知識產權局、市知識產權服務中心以及法律工作者與臺企知識產權工作負責人員,面對面釋疑解惑。并聯合市中院、市知識產權局簽署《常州市臺資企業知識產權協同保護合作備忘錄》,建立信息共通、培訓共享、服務專屬、糾紛聯合多元化解以及定期會議、項目合作等協作共建機制,常態、長效化幫助臺企提升知識產權保護工作。
鐘樓區一家臺企遇到融資問題,市區臺辦積極搭建臺企專項融資平臺,主動與江南農村商業銀行對接,對貸款產品逐一研究評估,篩選出“外貿金融貸”這一最適合的信用融資產品,成功取得300萬授信額度。
下一步,常州市臺辦、市涉臺法律服務團還將進一步研究此次法治體檢結果,努力探索更多制度性、創新性服務舉措,使“一次體檢”成為“長期受益”的參照,努力為提升企業依法經營、依法管理、依法維權理念提供遵循,為臺企臺商增強信心、扎根常州提供保障,為優化全市涉臺發展環境、強化服務品質提供方案,切實把定期開展法治體檢作為服務臺企臺商的重要抓手。